十八大后制度反腐建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大后制度反腐建议,供大家参考。

十八大后制度反腐建议

 

 十八大后制度反腐建议

  十八大后, 制度反腐已经时不我待。

 关键要以改革的精神, 从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上谋好篇, 布好局, 下好子。

 首先, 改革权力结构。

 产生于战争年代、 固化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权力结构, 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反腐败。我们目 前的权力结构, 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 将决策、 执行、 监督三权集为一体的权力结构。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这种“权力过分集中” 的权力结构, 既是苏共亡党、 苏联解体的“总病根”, 也是我们各种问题的“总病根”。

 32 年前,邓小平同志就进行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 其要义就是改革权力结构, 通过党内分权以形成党内制衡。

 以改革权力结构为中心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 可实行三步走战略。

 一是党内分权。

 让党内民主、 党内监督有存在空间和发展的时间, 党员才能真正成为党的主体。

 通过党内分权, 能有效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总病根, 逐步实现还权于党员。

 二是党政分工。

 有效解决党总是站在第一线, 处于各种矛盾焦点的大难题, 逐步实现还权于政府。

 三是党政分开。

 将过去对政府的组织领导、 工作领导、 事务领导, 逐步

 改变为真正动员群众、 组织群众、 引导群众监督政府的政治领导。

 有效解决党不管党的老问题, 逐步实现还权于人民。从而不仅完成由革命党向党执政的转变, 而且完成由党执政向执政党的转变。

 第二, 改革选人用人体制。

 如果说, 苏共亡党东欧剧变,第一个根本性原因是“过分集中” 的权力结构所致, 那么,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 则是第二个根本性原因。

 由于我们在用人体制上, 所采用的基本也是“苏联模式”, 因此, 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和权力含金量的增加, 吏治腐败也就成了改革开放中最为严重的腐败。

 改革选人用人体制, 也可实行三步走战略。

 用 2—3 年在县、 乡镇党委进行直选, 用 2—3 年在市、 省党委进行直选, 用 2—3 年在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直选, 差额选举比例不少于 15%。

 候选人可由党组织提名、 党员群众提名、 民主党派提名, 各占三分之一。

 第三, 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

 中国的改革, 是党委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

 权力这一“有形之手” 的作用远大于市场“无形之手” 的作用。

 权力含金量的迅猛增加, 在快速加大权力风险的同时, 也使腐败在官员中呈易发多发之态势。

 30 多年的腐败呆账, 由此形成。

 于是, 随着改革时间表的推移, 不少官员从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 其改革愿望, 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越来越小。

 如何变阻力为动力?上世纪70 年代香港以特赦化解腐败呆账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第四, 动员并组织群众支持和参与。

 必须切实改变这种仅限于专门机关孤军作战单打独斗反腐败的局面, “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发挥民众在反腐中的伟力作用。

 因为,权力腐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挑战了权力的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严重侵吞并损害了权利(也即群众)的切身利益。

 所以,民众才是腐败最直接的对立物, 民众中深藏着反腐败的强大动力, 应充分发挥民众对腐败的举报作用。

 此外,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民众虽有参与反腐的积极性, 但要持续组织调动和引 导这种积极性, 还需要有相应的物质鼓励。

 必须发挥网络反腐的平台作用。

 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公报强调, 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最大的平台, 使人人起来监督党委政府成为可能, 而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在如此公开便捷且影响力如此之大的网络平台前, 就不会也不敢稍有懈怠。

 第五, 设立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区,进行实践上的先行探

 索。

 30 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关键就在于我们只有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政治体制改革是对现有的权力结构进行实质性改革, 所面对的既得利益的势力太大, 所要承担的责任太大, 所要冒的风险太大。没有上级的及时支持, 没有中央的强力支持, 成功的几率不高。

 因为这种做法是以个体去挑战群体, 是以对己无益去挑战既得利益, 是以大多的无依无据去挑战甚至违反很多的现有规定。

 突破在地方, 规范在中央, 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之谈!

推荐访问:十八大后制度反腐建议 反腐 制度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