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及应对措施分析

【摘要】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成为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新渠道,也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观众流失。电视民生新闻曾经是人们茶余饭后了解身边事的重要渠道,但现在受新媒体时代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下滑,这也引起电视民生新闻人的反思。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提升和巩固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成为现下的当务之急。本文将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并从当下新媒体发展环境和观众需求偏好等角度探究相应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品牌建设;短视频;全媒体记者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观看热潮,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对于“新闻”的定义,拉近“新闻”与人们的距离。但是近年来,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让人们不再满足于下午六点半或者其他固定时段观看电视民生新闻,人们想要实时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这也导致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大量流失,流向微信公众号或者其他新媒体平台。电视民生新闻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打破目前的发展困境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的冲击

1.1 观众流失严重

新媒体时代,观众流失严重是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的最大冲击。当前,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可以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相较于较长篇幅的电视民生新闻,人们可以在1-3分钟的视频中了解新闻内容,不仅与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相契合,也与当下年轻人“碎片化阅读”方式相符合。利用短平快的短视频方式了解新闻,还可以更为精准地选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新闻内容,将民生新闻的传播转变为主动选择。反观电视民生新闻,往往是电视上播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其实质上是让观众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除此之外,新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和参与感也是让电视民生新闻观众流失的重要原因。在新媒体平台上关注新闻时可以在下方评论或者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了解的信息等,能够给观众很强的参与感。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这也让很多观众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印象不深,无法形成很强的参与感以及情感共鸣等。

1.2 广告投资等减少

新媒体时代,由于电视民生新闻观众流失严重,收视率下降,也引发广告投资减少的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广告投资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支撑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更习惯于通过智能手机和新闻客户端获取新闻信息,广告商为了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面对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下降的情况,转而将资金投入到关注度较高的新媒体平台,严重削弱了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1.3 新闻内容同质化且发布时间滞后

新闻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表现为新媒体时代信息急剧增长,但是部分新闻采编人员缺乏一定的新闻辨识度和新闻敏感度,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会出现跟风报道热点问题的情况,这也导致多个新媒体平台和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同一个民生事件,在措辞和节目编排等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性,最终造成新闻内容同质化。在这一情况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速度较快,这就导致电视民生新闻发布时,很多观众已经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了这个事件,也就没必要再听一次民生新闻播报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满意度和收视率问题。

1.4 新闻内容零散且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电视民生新闻定位是播报群众身边事,但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都聚焦于“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成为民生新闻的主体。电视民生新闻内容零散,缺乏自身特色,导致其对观众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新媒体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更喜欢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民生新闻内容,也更想要了解社会民生新闻内容。电视民生新闻局限于“小民生”的新闻采编模式导致其受到新媒体时代的强烈冲击。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应对冲击的措施

2.1 构建媒体矩阵,培养全媒体记者

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构建媒体矩阵,培养全媒体记者,增强其自身实力。媒体矩阵的建设是增强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寻求转型,构建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媒体矩阵,加强手机客户终端建设等,巩固现有观众群体,增强竞争实力。在媒体矩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硬件设施和技术到位,还需要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培养全媒体记者。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以及研讨等形式,合理分析不同媒体平台对于民生新闻的需求,着重分析同一民生新闻内容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不同展示方式等,将对全媒体记者的要求具象化为摄影能力、图片编辑能力、视频剪辑能力等,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2.2 重视观众需求,合理选取新闻题材

新媒体时代,“80后”“90后”逐步成为新闻的主要受众,在推进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就不得不重视这部分年轻群体观众的需求,在选择报道的新闻题材等方面也需要迎合观众需求。传统的的民生新闻在年轻群体眼中已经失去吸引力,当下年轻人希望透过民生新闻了解社会上的变化,也更为注重自己的意见表达。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可以整合当下年轻群体关注的话题等展开新闻采编工作,电视民生新闻想要在新媒体时代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就需要站在目标观众的角度,合理选取新闻题材,展开深度报道和调研。

2.3 坚守职业底线,保持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平台的最大区别便在于其严谨性和权威性,这也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对立面。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的严谨审慎可以保证所报道的新闻的真实性,也让其成为观众了解社会现实,知晓国家民生政策的“窗口”;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的审核时间较长,采编工作较为复杂,也导致新闻出现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观众还是想要获取真实的新闻内容,大量营销号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制造的“标题党”或者“假新闻”等。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还是需要坚守职业底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切实维护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面对当前浮躁的媒体环境和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环境,需要坚守自己的职业底线,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力”教诲,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新媒体采编能力,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给传统媒体发展带来了猛烈的冲击,部分纸质媒体更是面临着消失的风险。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冲击下出现了观众流失严重、投资减少以及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相较于新媒体平台的实时新闻报道,电视民生新闻的滞后性也不符合当下观众的需求偏好。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强化全媒体记者培养以及媒体矩阵建设,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坚守职业底线,彰显电视民生新闻的专业性。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需要重视观众需求,为自身发展积累观众基础,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春.电视民生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探析[J].傳媒论坛,2019,2(22):37.

[2]陈姣.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四力”[J].传媒论坛,2019,2(21):73+75.

[3]史良伟.新时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编排与内容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20):184-185.

推荐访问:民生 应对措施 冲击 媒体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