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菁选3篇(全文完整)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菁选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菁选3篇(全文完整)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xx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2

  孙xx,女,1969年1月26日出生于武功县代家乡南留村一个贫困家庭。她于1993年1月嫁给张留村村民吴福建为妻,公公婆婆均已年老,身体常年患病,经常去医院治疗,家里负债累累,非常贫穷,她不但没有嫌弃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相反一心一意照顾老人,伺候老人的衣食住行。

  1995年,她结婚两年多的时候公公因病彻底瘫痪在床,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不嫌脏,不怕累,为公公洗衣服,收拾房子,端屎倒尿,做饭,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是她从不喊累,一心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对于这样一个结婚不到两年的新媳妇,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高尚品德,街坊邻里都对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呼她“张留村的好媳妇”。1998年被镇上评为孝老爱亲好儿媳。

  2011年,公公病故,村里的群众都说,老人实在有福气,这辈子遇到这么善良孝顺,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儿媳,坚持十六年如一日地细心照料老人,使老人老有所依,病有所靠。使老人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日子能生活的更舒心、安心。在长达16年的岁月里,孙xx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脏字,没有任何怨言。好多邻居都对她说,“你是媳妇,没有必要这么不顾一切地伺候阿公,这都是他女儿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孙xx的回答每次都让邻居们感到无地自容,她会说,我既然嫁到吴家,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就应该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老人,赡养老人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应尽的义务。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丈夫长期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家里,家里的大小事务全由她一个人打理,婆婆年老体弱,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行走不便,孙xx既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伺候婆婆的衣食住行,同时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送走了久病多年的.公公,紧接着又肩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长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虽然压得她有时候都快喘不过气,但是并没有打垮她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坚强心灵。

  她每天坚持给婆婆梳头发,农闲的时候就想办法做些有助于婆婆疾病的营养品给她吃,陪她做康复锻炼,担心老人晚上睡觉不踏实,干脆搬到婆婆屋里陪她一块睡觉,婆婆逢人就夸:“会歌是个贤惠媳妇,比我的女儿还亲,我们吴家上辈子积德了才会有这么好的儿媳妇”。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身患多种疾病的婆婆,乡亲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正因为孙xx身上的这种正能量,在她的感染和影响下,兄弟姐妹团结友善、相处融洽、家庭和睦,整个大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爱子女,子女孝敬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恪守孝道,尽心尽力赡养老人,她的两个孩子也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十分孝顺懂事,经常帮着妈妈照顾奶奶。

  结婚二十三年来,她侍奉公婆,端水送羹,洗脚擦身,无微不至;多年来,她对公公婆婆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她的事迹就象小巷里的更声,*淡而悠深,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

  在公公的眼里,她是甘愿奉献,不求回报的好儿媳;

  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

  在孩子们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

  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

  在亲戚朋友的眼里,她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

  在许多人眼里,她是“我身边的文明之星”……

  她说,侍奉公婆,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有苦才有甜,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3

  施亚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小区居民。施亚仙身上有着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儿媳妇,更是一个细心孝顺的好侄媳妇。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后,她毅然担起了照顾丈夫小伯的生活,为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排忧解难,照料他穿衣吃饭。施亚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宁肯自己少吃些,省下开销,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16年春节还特地为老人举办九十岁寿宴。

  从古至今,“孝道”是*人传统的美德。施亚仙对自己极其吝啬,她从不给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却把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扫得整洁舒适,老人穿戴一直都很干净,老人的饭菜天天荤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时不时的添置。她从不在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节约自己的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老人最好的东西。*时邻居总会看见她和老人在家门口晒太阳,安静的听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总会有人问:“你的心眼这么可以那么好?”“女儿照顾老爹,天经地义。”

  施亚仙总对别人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她说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会处理家庭事务,当发生什么大事解决不了,老人总是赶来帮忙,为她们家解决过不少难题。所以她也常说:“我怎么可以忘记他对我们的好,现在他老了,也该换我们报答,奉养了,我早就把他当作我自己的爹了。这位侄媳妇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时常觉得自己过意不去,也总是不想给她添麻烦。所以总是对她说:“你少来我这几趟没关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亚仙觉得这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个善良,乐观的妇女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心酸。她的*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带给她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这使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个普通妇女的能力,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艰难和命运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她没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点愁绪,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尽到了一个儿女应尽的孝道,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价值。

  在今年春节,她还执意为这位老人举办了九十岁寿宴。为了给老年办一个隆重的寿宴,她*时省吃俭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做手工。寿宴当天,她为老人请来了很多亲朋好友,烧了一桌的好菜,还给老年穿上了寿衣,买了一个蛋糕,点了蜡烛,唱了生日歌,当天老人感动得流出了眼泪:“今天我太开心了,你们给我过生日,虽然我没儿没女,但你们却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关怀我,肯定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可是她却笑着对老人说:"这是我心甘情愿的,你的长寿,是我们的福气。"

  这位“孝女”听到别人对她的.夸赞,也只是摇手,淡淡地说:“这都是应该的,都是一家人。”从施亚仙的孝行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离不弃、孝敬亲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推荐访问:事迹材料 农村 孝老爱亲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菁选3篇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0字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00字 农村孝老爱亲事迹材料10字